这次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体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新要求,是一篇充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纲领性文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组成部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人大工作的根本遵循。 一、学习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要有更深的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深刻回答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一是在学深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要与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相结合,与学习《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相结合,与学习“四史”相结合,全面准确把握总书记讲话的深刻内涵。二是在悟透上下功夫。总书记强调,制度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优势。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就是要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作用发挥好。三是在做实上下功夫。总书记的讲话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内涵、理论内涵、实践内涵。联系我们教科文卫工委,就是要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来。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作为人大工作者,我们要充分发挥人大职能,提升立法质量,增强监督实效,提高服务水平,奋勇当先,赶超进位,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二、学习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要有更新的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要聚焦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推动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市第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致力民生谋幸福,作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机构,教科文卫领域接触面广,涉及点多,教育作为民生之本,卫生作为民生之基,科技作为民生之依,文化作为民生之翼,都是最基本的民生范畴,大多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紧密相连。监督工作中,要紧扣党中央的要求,紧扣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紧扣泰州发展实际,紧扣民生福祉需求,做到精准监督、精准发力、务求实效,保证落实市委决策一个声音喊到底,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往无前干到底,一身正气清到底。本届以来,我们对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持续监督、跟踪监督,通过执法检查、代表视察、专题询问等多种形式,努力推动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针对我市高等教育事业起步晚,基础弱,我们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把推进高教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摆到十分迫切的战略地位,尽快补齐高等教育发展短板。起草《关于促进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决议》提交市委常委会研究,并在人大常委会会议上通过。同时,我们为省人大代表起草了支持我市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代表建议,并通过《代表之声》平台报送省人大常委会,得到了省委吴政隆书记和省人大李小敏常务副主任的批示。针对城市日益规模化,社会逐步老龄化,家庭出现空巢化,我市120急救事业还存在规划布局不合理,人员配备不到位,制度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今年3月,主任会议专题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市区120急救中心建设情况的汇报。下一步,围绕高等教育发展,我们将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快高校学科建设,积极培育硕士、博士研究点,为筹建省属高水平本科大学积极创造条件。围绕120急救中心建设,我们将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尽早启动“泰州市院前急救医疗事业十四五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加强急救队伍建设,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努力把120打造成为社会认可、群众点赞的文明窗口,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 三、学习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要有更实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成为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机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要切实把握好以下方面:一是不断深化执法检查,切实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确保执法检查的成效,不做“门外汉”,坚决杜绝走马观花、雾里看花、一现昙花的现象。二是不断优化专题询问,使专题询问部门听了有深度,代表听了有力度,群众听了有温度,问出短板,问出职责,问出思路,问出干劲。三是不断强化调查研究,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只有常接“地气”才能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调研中,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迈开步子,多到田间地头,多到厂房车间,多到镇村街区,访贫问苦,交心谈心,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百姓所愿,摸准问题症结,提出合理建议,切实做到有的放矢。要积极开展“微调研”,在日常工作中,多到基层文化站,多到村级卫生室,多到农村中小学,为开展立法监督做好准备。四是不断细化代表工作,从议题的征集开始,加强与人大代表联系,与人民群众联系,广泛听取各层次意见建议,力求议题选得准,问题找得准,建议提得准。经常组织人大代表参与视察、调研、建议督办等活动,发挥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向常委会提交高质量的建议,多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办好事,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认真抓好我委承接的重点督办建议,采取上门督办、视察督办、会议督办等多种形式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督促认真办理代表建议,使代表建议“事事有回音、件件有成效”,让代表满意,让群众满意。五是不断硬化跟踪督查,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担当作为,不解决问题不撒手,不见成绩不收兵,切实推动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四、学习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要有更优的效果。就是紧贴总书记的讲话,紧贴省市委的重点,紧贴教科文卫实际,唯实求实,务实靠实,笃实落实,力争监督取得实效。在教育领域,目前,我市乡村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许多矛盾问题。乡村教育的整体薄弱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基础设施供给城乡差距明显,部分乡村学校教学设施落后;教师队伍老龄化,师资力量薄弱化,农村学校空心化,留守儿童优质教育缺乏。我们将围绕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教育强市”要求,落实好“新春第一会”精神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增强我市“教育之乡”的美誉度。在文化领域,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有效利用有待加强,现代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水平有待提升,公共文化保障措施有待强化。我们将加强历史文化的挖掘整治、传承保护、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监督,要在深化认识上有新提升,在提档升级上有新提升,在创新发展上有新提升,在补齐短板上有新提升,实现公共设施建设的高质量,惠民服务的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的高质量,精品创作的高质量。按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围绕海军文化、板桥文化、盐税文化、宗教文化打造精品力作,打造一批讴歌时代、讴歌人民、讴歌泰州并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精品佳作,提升泰州文化影响力。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推进城市建设相结合,打造集萃人文、承载记忆、寄托乡愁的文化古城,打造拥江亲水、产业繁荣、宜居宜业的活力新城,打造风景秀丽、生态优美、令人向往的康养名城。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相结合,扎实推进老通扬河(古盐运河)文化带开发利用。积极推进城市游园、城市书房、农家书屋、名人纪念馆等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通过打造特色乡村文化,满足人们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休闲娱乐的需要。在卫生领域,我市基层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资源要素配置不够合理、服务供给与健康需求不完全适应,不能满足群众对更高医疗水平的需求;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室建设需要进一步提升,医疗设施简陋、乡村医生老化等现象严重。从整体上看,我们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还面临着用地难、筹资难、编制难、招人难等问题,我们将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人民有需要,我们就跟进,攻坚克难,迎难而上,换取人民的幸福指数。近期,我们围绕“教育惠民”、“医疗保障”、“温暖关爱”3项民生实事项目积极开展调研,加大推动力度,确保取得成效。 五、学习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要有更高的素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要发挥好人大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贯彻总书记关于立法工作重要论述,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赋予地方立法权是坚持依法治国、实现依法行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当前,我市地方立法实践中,在教科文卫领域还存在立法荒的现象,立法的项目储备不够,立法的地方特色、时代特色、实践特色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提升。部门立法积极性不高,人大立法主导性不强。无论是文化传承还是文物保护,无论是教育督导还是学校安全,无论是完善医疗服务体系还是防范医患矛盾,都需要我们从泰州的实际出发,更多地推动立法的专精特新,体现立法的创制性、精准性、实效性,正确地处理好政府与社会、权力与责任、激励与惩戒、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的关系,不断深化立法工作的认识,提高立法工作的水平,为建设法治泰州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