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每年都会迎来很多客人,他们中既有普通市民,又有大中小学生,还有不少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外国使领馆驻沪外交官。 “让市民走进人大,让人大走近市民”,是市人大常委会一直秉持的工作理念。当初,“走进人大”活动的设计灵感最初来自于拜访外国地方议会时看到的国外学生在议会议事厅席地而坐,听工作人员介绍国家治理机器的组成和运作而受到的启发。 从2006年以来,“走进人大”活动已经持续开展17年,吸引近两万人次走进市人大机关,成为广大市民、大中小学生、社会各界和台胞侨胞、外国友人了解人大的重要窗口,人大联系市民的重要载体。“走进人大”活动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从最初的参观常委会议事厅、观看人大宣传专题片、介绍人大工作职能,拓展到后来的模拟征求立法意见、模拟常委会审议、面对面交流讨论、参观红色资源主题展等等。 精心策划,帮助参观者了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走进人大”主题活动基本流程为参观人民大厦陈列馆,听取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和工作班子介绍人大制度、人大工作和会议厅功能,观看《走进上海人大》专题宣传片,模拟常委会会议立法、监督议程等多项内容组成,每次活动约2个小时。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同志在每次模拟常委会审议之前先向参观者介绍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阐述这一制度体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本质内涵,帮助参观者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和人事任免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引导参观者理解为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此外,活动中还通过播放人大常委会职能的音像资料、讲解常委会会议的一般程序和会场功能,帮助大家身临其境地了解国家权力机关的运作情况。 在常委会会议上模拟委员发言,也不事先设定剧本,只要对模拟审议的立法或监督议题有想法,参观者都可以按下申请发言键,并如同正式审议中一样,按照申请顺序逐个发言表达意见。通过走进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亲身参与模拟立法审议,按下表决器决定通过或否决法规草案,“走进人大”活动的参与者通过亲身经历,对我国政治制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认知。 不少参观者在分享自己的感受时讲道,“这种将自己融入其中,可以畅述己见,表述愿望建议,极大地帮助自己理解国家的政治制度。”“对什么是人民当家作主,什么是国家权力机关和组成人员,怎么行使国家权力,有了非常感性的认识。”“原来中国的民主就体现在立法和监督的过程之中,国家权力的行使,体现了民主和法治的精神。” 因材施教,成为大中小学生的民主实践课堂 复旦附中、市北、大同、向明、曹杨二中、延安、进才、上海、晋元等中学和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上海大学、华东理工、上海政法学院等高校的师生参加过“走进人大”。参加人员的产生由学生自愿报名,议案的确定也是在各个班级提出议题的基础上,进行投票决定。每个学校在确定议案的过程中经历了十分热烈的选拔过程,最终选取了不少涉及青少年教育和社会生活热点的议题。模拟审议会场常常会见到这样的场景:主持会议的庄重严肃,上台作报告的认真尽职,申请发言的一板一眼,大家各司其职,整个过程完全参照真实会议。按下表决键时,每一位同学的表情都是及其慎重的。
参加“走进人大”活动的青年学生们,也为活动不断注入新的元素。上海大学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研,从形成的几十件议题中最后遴选出一项正式议题,在“走进人大”活动中进行模拟审议,现已成为学校的品牌项目。华东师大学生在模拟常委会会议中首次采用了对决定内容进行单项表决。社科院法学所的研究生们围绕市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公布的立法草案提出修改建议。交大医学院的同学为使犬类管理的议案更加有针对性,专门邀请市宠物行业协会的负责人到校作专题讲座,并派议案起草人列席宠物行业协会的年会。交大法学院的学生模拟了常委会立法审议“三审”过程。 “走进人大”活动结束以后,参加活动的学校团体也开展了相关了后续活动。有的作为校庆主题活动;有的组织学生书写心得体会汇编成册;有的将现场录像刻制成DVD作为政治课程的辅助材料。一些观摩“走进人大”活动的老师和区教育局领导建议,能否把这样的活动和学校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家权力机关的资源在发挥学生政治课教育中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有的区教育局已将活动在中学政治课中开展。复旦附中和上海中学的同学还在学校里开展模拟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并衍生出请人大代表作报告、举办征文活动、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 坦率真诚,赢得台湾同胞和驻沪外交官的热情掌声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还迎接过不少特殊的客人,比如台湾同胞以及驻沪外交官。为他们举办的“专场”活动的目的是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来切实感受中国大陆人民民主的样子。与平时的场次相比,这些“专场”并没有大的不同,主要内容还是聚焦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民主以及常委会工作的客观情况介绍,唯一的不同点是更加注重来访客人的感受,增加了交流提问环节,并邀请常委会领导出面即时回答。 台胞们提问,“大陆的人大代表是如何选出来的?”“台资企业在上海经营的情况怎么样?”“台湾大学毕业后能否来上海找工作?”“领了台胞证能享受什么待遇?”外交官们提问,“人大如何监督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市长、副市长如何选举产生?”“人大和政协是什么关系?”市人大的主办团队一一给予了耐心细致的正面回答。交流环节坦诚、平等、用事实说话,参观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7年的“走进人大”活动实践证明,坚持让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走进人大”,通过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让普通市民、学生、党派人士、港澳台同胞、外国友人身临其境感受和了解中国的地方人大常委会如何行使国家权力、如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大主动欢迎各方关注与了解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进一步撩开人大“神秘面纱”,缩短与人民距离的一项有益探索。 为了让“走进人大”主题活动受众更多、宣传效应发挥更大,市人大常委会还尝试着新的做法,比如让“走进人大”活动在人大红色资源主题展、基层立法联系点举办等。随着一批批市民走进人大,一颗颗我国民主法治的种子无声无息地播种在他们心中,海内外客人们对于人大工作也有了更加全面、生动的了解。我们通过“走进人大”活动,默默播种,坚持耕耘,期待这些种子未来能够在越来越多的人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