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姜堰区人大三水街道工委打造的溱湖湾人大代表工作站,依托姜堰文化地标之一“小杨人家”,汇聚了溱湖湾片区农文旅战线上的7名各级人大代表、街道议政代表,以“融合农文旅,赋能乡村兴”为宗旨,积极投身“康养名城、活力姜堰”生动实践。工作站以“点”突破,以“线”串联,以“面”拓维,深挖乡土资源,搭建农文旅融合发展桥梁,走出了一条“代表搭台、产业唱戏、群众受益”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听民声搭建“直通车”定制发展“金点子” “如果不是这条彩虹路,也许我们就要扫兴而归了!”来自南京的自驾游客宋女士带着家人到“小杨人家”春游,导航却领着她在小杨村里转悠,着急之余热心的当地居民告诉她只要沿着彩虹的方向就能到达“小杨人家”,在到达后宋女士一家享受了春日里美好的一天。类似情况不在少数,即使有当地人的指引,外地游客要找到目的地也是颇费周折。姜堰区人大代表陈奇在走访期间,听到选民及游客的反映,便通过“您码上说,我马上办”平台,建议增设一些指引标识。三水街道人大工委在平台收到建议后,立即进行了交办,并安排区人大代表跟踪督办。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会同区交通部门现场研究确定了方案,量身定制出“彩虹路”、“彩虹的尽头是小杨人家”等醒目标识。如今,连贯的彩虹路成为小杨社区与“小杨人家”之间又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强联动打通“特色点”串起融合“珍珠链” 溱湖湾代表工作站通过“四点融合”,打通发展脉络。冯庄村现代渔业产业园素有“水乡明珠”的美称,这里有着最传统的水上居民,他们长年以船为家、以河为伴,以捕鱼为业;洲南的砖雕文化被评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砖瓦的窑火一直延续至今,既是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大杨社区通过“集碎为整”,归并零散耕地,形成万亩农场,提升沿线生态微景观,打造大田风光;小杨社区深挖农产品文化内涵,推动以“武状元”为主题的“菇菇部落”落户“小杨人家”,开创集菇类科普、状元文化为一体的沉浸式研学之旅……代表们聚焦全域统筹,打破行政壁垒,开展跨领域集成,推动“渔”、“窑”、“耕”、“读”的特色联动,让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 重发展织牢“协作网”绘就振兴“新画卷” 溱湖湾是姜堰区委、区政府推动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四区同创”战略的主阵地。面对当前“三农”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代表们通过走访调研、借助“您码上说,我马上办”平台,广泛征集本地群众和外地游客的意见建议,定期组织履职活动,交流工作体会和经验,明确各个片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助力各个片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在抢位发展、错位发展中共同谋划,提出有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的“金点子”,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同步实行全过程闭环监督,推动一个个“金点子”落地生效,努力开创竞相发力、亮点纷呈的新局面,为提升溱湖湾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蓄势赋能。 从“单打独斗”到“全域联动”,溱湖湾代表工作站成为政策落地桥梁、民意反馈枢纽、资源整合引擎。随着农文旅融合提质行动的深入推进,更多藏在乡村的“璞玉”正在被精心雕琢,人大代表与群众共同执笔,书写着“诗与远方”的共富新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