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去年您在联络站接访时承诺推动戴窑至东台的毗邻公交开通,现在这条线路运营情况如何?后续还会优化班次吗?” “感谢提问!这条线路开通半年来,日均客流量超300人次,有效解决了两地群众就医、办事的出行难题。针对大家反映的早晚高峰班次不足问题,我已协调交通部门制定了优化方案,下月初将新增2个高峰班次,同时开通线上预约通道方便群众提前购票。” 
在兴化市戴窑镇“代表集中报告履职月”活动现场,选民代表们围绕民生实事落实、政策红利落地等问题频频发问,代表们则结合履职实际逐一回应,台上台下互动热烈。活动现场公布了代表履职情况,详细列出了年度个人履职计划、完成进度及佐证材料,选民们对照手中的测评表,结合听报告、看材料、问细节的直观感受,认真为代表履职情况打分。这场发生在鱼米之乡的民主实践,正是兴化市人大深化代表履职报告机制,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缩影。

构建“全链条”责任体系,让履职报告从“软任务”变“硬约束” 人大代表向原选区选民(原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是新修改的代表法对代表履职的规范性要求,是全省人大系统上下联动十项任务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措施。前期,泰州市委办公室转发《泰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市县乡级人大代表向原选区选民(原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工作的指导意见》后,兴化市人大迅速制定《兴化市人大代表向原选区选民报告履职情况工作办法》《兴化市人大代表履职评价办法》,并指导乡镇层面出台实施细则,明确县乡人大代表报告履职的组织流程、频次要求、内容规范及结果运用标准。 今年以来,兴化市人大以“全方位统筹、系统化推进、个性化开展”为抓手,创新构建三级人大代表报告履职工作体系。在责任落实上,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编制标准化操作手册,建立上下联动机制,通过全市推进会统一部署,确保责任传导“一竿到底”;在阵地建设上,依托人大代表履职平台,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村(社区)议事厅等阵地资源,打造“15分钟报告履职服务圈”,让选民在家门口就能参与监督;在制度设计上,紧扣“晒、述、问、评、督”五个关键环节,构建“公开计划—履职预告—撰写报告—现场报告—互动交流—民主评议—意见反馈—整改落实—成果转化”的完整闭环,将代表报告履职情况纳入“江苏数字人大”系统履职积分管理,作为代表连任的重要依据,形成长效驱动机制。 本届以来,全市108名泰州市人大代表中已有55人完成报告履职,2196名县乡人大代表中1499人完成报告履职,其余代表将按计划分批推进,逐步实现三级人大代表报告履职全覆盖。 
打造“多维化”报告模式,让民主评议从“纸面评”到“现场验” 为立体呈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履职图景,兴化市人大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推动代表报告履职从“单向汇报”向“双向互动”、从“单一场景”向“多场景融合”转变,让代表履职更有“温度”,让选民监督更有“力度”。 一方面,聚焦群体差异,推行“分类报告”模式。根据代表职业特点量身定制报告方案:党政干部代表重点汇报政策落实、民生实事推进情况;企业家代表突出助企纾困、带动就业等社会贡献;专业技术代表聚焦行业服务、群众帮扶成效。通过增强报告针对性,全面展现不同职业代表立足本职、服务群众的履职风采。另一方面,拓展活动载体,打造“多维报告”场景。将履职报告与“五级人大代表回选区访选民”“你点我督·双联双解双促”“主任接待日”等活动深度融合,通过代表讲坛、村民议事会、民主恳谈会等形式组织“面对面”交流;在全市人大代表“家站点”设立履职展示区,陈列代表年度履职台账、民生问题解决案例;在“江苏数字人大”系统开设专栏,发布代表履职图文和视频,方便选民随时了解。 从千垛碧波旁的“水乡议事厅”到戴南代表联络站的“云端报告会”,实践证明,“履职报告+询问互动+民主评议+现场观摩”四位一体的活动方式,正在推动越来越多的代表走出会场、走进现场,把履职答卷书写在产业升级一线、民生改善前沿、社会治理末梢;同时也让更多选民群众主动参与进来,真切感受到身边代表发挥的积极作用,形成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生动局面。本届以来,全市已开展县乡人大代表履职报告活动145余场,参与选民超6800人次,对代表履职的测评满意率达98%、基本满意率达2%。 
实施“双清单”督办机制,让民意诉求从“被满意”到“真满意” “向选民报告履职时,不少人反映社区养老站点少、设施旧。我梳理后形成闭会期间的建议,纳入‘督办清单’跟踪推进。起初有老人担心‘会不会只是走个过场’,没想到从选址到设施配置,人大都督促我们全程征求意见。如今新增的3个站点已投用,不仅有基础助餐服务,还根据大家后续提的需求加了康复理疗区,老人们都说这是‘真正办到心坎上的幸福站’。” “作为教育领域代表,向选民报告时,家长集中反映农村学校课后托管资源不足。我整理成建议通过‘整改清单’盯办落实,过程中不少家长私下说‘以前也提过,别抱太大希望’。但这次不一样,教育部门不仅开发了乡土课程,还根据家长‘担心孩子没人管’的实际顾虑,协调志愿者延长看管时间。目前镇上2所小学托管服务覆盖85%的学生,家长们都说‘这次是真解决问题了’。” 代表报告履职既是“照镜子”的监督利器,更是“聚民心”的桥梁纽带。过去,个别问题解决存在“交差式落实”,选民看似“表示满意”,实则心里有顾虑,形成“被满意”的隐性距离。为做好报告履职“后半篇文章”,兴化市人大探索实施“双清单”督办机制,着力打破这种局面:依据选民评议意见和询问事项,精准制定履职整改清单与建议督办清单,通过“清单式交办、跟踪式督办、销号式管理”闭环流程,不仅倒逼代表在规定时限内反馈整改进度与督办结果,更要求结合回选区访选民活动,当面回访选民代表、听取“是否真满意”的后续意见,确保问题解决不流于形式。
这一机制不仅让代表报告履职的过程成为汇聚民智的实践,今年上半年,通过代表与选民的深度互动,结合“双联双解双促”集中走访月活动中收集的意见建议,不少诉求被转化为闭会期间的代表建议,推动解决的农田灌溉设施升级、乡村道路安全隐患排查、老旧小区人居环境整治等127个民生问题,都经历了“解决—回访—再完善”的过程,真正让群众从“表面认可”到“真心点赞”,真切感受到“代表就在身边、人大就在身边”的温度;更以制度创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转化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应有所实”的具体实践,在收集民意、回应民需、破解民忧的循环中,推动“被满意”转向“真满意”,厚植基层民主土壤,书写新时代群众路线的生动篇章。 “下一步,我市将锚定‘履职全覆盖、质效再提升’目标持续发力,进一步优化报告流程、扩大选民参与,推动代表报告履职从‘应述尽述’向‘述深述实’转变,让代表履职的桥梁更坚固,让人民民主的实践更鲜活。”兴化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沙顺喜表示,“将继续完善履职积分管理,激发代表内生动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兴化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