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体;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活力源泉。为充分发挥基层人大代表作用,今年以来,高港区人大常委会口岸街道工委不断探索“融合”工作法,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机衔接,推动代表作用发挥嵌入基层治理体系,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系”延伸到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切实帮助群众解决了一批“急难愁盼”。 融合治理,让代表履职更有温度 高港区人大代表陈开伦是东南社区党组织书记,双重身份赋予他更多的责任,他在履职实践中将代表身份和社区负责人的身份相结合,把人大代表联络站放进社区办公室,身份和阵地的有效融合,使东南社区在陈开伦的带领下从一个贫困落后村治理成了百姓称赞的示范村。 东南社区友谊港七组桥梁原先是一座4米宽的危桥,农用车通行不便,群众出行会车困难,影响几百户居民的生产生活。陈开伦走访调研时,常常听到群众希望拓建桥梁的愿望,2024年初社区将拓建七组桥梁提上了工作日程。但拓建桥梁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缺乏资金、桥梁选址、个别群众不配合等一系列问题,陈开伦不推不让,积极行动,主动上争,将其纳入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得到市区支持解决资金问题后,陈开伦逐家逐户听取周边群众意见。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带着片区其他人大代表、老党员多次现场调研,监督施工情况,跟踪工程进展,协调化解矛盾,为桥梁建设保驾护航。如今,危桥变靓桥,“幸福桥”成了友谊港中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群众相约送来锦旗,燃起鞭炮。 从“民声”到民生,陈开伦持续为民奔走“鼓与呼”,主动履职担当,赢得了群众的赞许。“排忧解难似亲人,真心为民好公仆”的锦旗挂在东南社区接待选民办公室的墙上,向群众静静讲述着基层人大代表为民办实事的故事。 融合治理,让代表履职更有速度 “企业烦事”就是“发展要事”“履职大事”“必干实事”,今年二季度以来,口岸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企业‘烦’事·你点我督”活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一件企业“烦心事”---口岸船厂门口道路车辆乱停乱放,流动商贩占道经营,严重影响企业员工和居民出行。 据了解,口岸船厂改制后由大津重工(泰州)有限公司经营,是辖区内的一家规上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及车辆较多,厂区门口的龙兴路是企业员工出入的必经之路,而该路段车辆无处停、摊点到处放的“老大难”问题一直是企业和所在社区的“堵点”,不仅影响企业形象和市容市貌,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口岸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代表深入调研后,将企业和群众意见整理转化为代表建议,并报街道办事处,并与交通、城管、企业和社区等一起到现场,共商共议解决对策,最终方案达成一致,各有分工,各自领责,全面整治龙兴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人员每天到场维持秩序、劝导流动摊贩,交警部门现场划线,社区工作人员协助配合,处理各类矛盾,辖区人大代表不定期到整治现场督进度、查问题、疏堵点、看成效。 信息和力量的融合,为代表解决基层实际问题提供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更有力的举措,使得龙兴路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实现了“华丽转变”,流动摊贩不见踪影,车辆集中停放,道路通畅整洁,赢得了企业和群众的点赞。 融合治理,让代表履职更有力度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际成效最终体现在作用发挥上,口岸街道人大工委创新“人大代表+”的参与治理模式,积极探索“人大代表+网格员”“人大代表+调解员”“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参与基层治理新路径,不断塑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春江西路污水管网堵塞、无法疏通的问题困扰着19家沿街商户,举报投诉电话不断,让所在社区负责人挠破了头。口岸街道人大工委了解情况后,组织人大代表化身“网格员”深入一线,同群众身挨身坐、心贴心聊,了解商户业主的需求,精心谋划“诸葛亮”会议,组织人大代表、议政代表和街道相关部门在蔡滩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召开座谈会,引导与会人员踊跃发言,进行思想碰撞,最终人大代表很好地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帮助街道相关部门和群众达成共识,由街道负责主管网的铺设,门面房业主承担入户网管改造的费用。就这样,基层治理的一道难题迎刃而解,彻底疏通了19家商户的污水管网,更疏通了群众心中的“堵点”。 基层人大代表来源于群众,听民声、知民情、汇民意,最了解基层情况,更有助于推动基层治理。口岸街道人大工委发挥人大代表在基层治理中的优势,引导他们与选民群众联系融合,不仅激活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活力,提高了群众参与基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更助推了基层问题解决的效率。 人大代表的履职成效,能够关系到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成果。口岸街道人大工委将始终从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积极探索创新,拓宽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切实发挥人大代表汇集民意、化解矛盾、履职监督的桥梁作用,把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努力在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中发挥人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