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关于2022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的报告,并对24个部门(单位)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满意度测评。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今年以来,市政府瞄准民生重点领域,紧紧围绕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票决的民生实事项目,精心组织、扎实推进,69项民生实事项目进展顺利、成效明显。坚持问题导向,群众需要什么就想办法干什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既要积极回应“大民生”,也要切实改善“小民生”,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坚持目标导向,深刻认识民生实事连续性、累积性等特点,聚焦教育、医疗、交通等民生重点领域,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构筑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工程。坚持结果导向,加强对民生实事的监督推进,深入抓好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以及满意度评价,广泛听取民声民意,推动城市发展更有温暖、市民生活更有质感。常委会组成人员也指出,2022年市政府民生实事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仍有一定差距,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部分项目编排不够精准,少数项目有突击完成任务现象,个别项目要素保障不够充分等。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人大代表对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精心谋划项目。一是拓宽征集渠道。广泛征求、充分吸收群众和专家意见,最大程度体现人民意愿,实现民生实事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转变。二是科学安排项目。扩大项目的惠及面和普惠性,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按具体项目编制候选项目,提高过程监督和结果评价精准性。上级政府明确要求落实的资金类项目和部门日常业务工作原则上不列为候选项目。三是发挥代表作用。发挥代表在民生实事项目全过程各环节的积极作用,注重面向代表征集候选项目,邀请代表参加过程监督,定期向代表公布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实施结果向代表报告。促进民生实事项目立项科学精准,效果可感可知。 (二)压实各方责任。一是强化政府主导。建立健全民生实事激励约束、上下联动和协同推进机制,形成“一盘棋”思想,引导部门主动申报,积极实施。二是强化牵头推动。牵头部门除了明确主办部门项目任务外,还要明确市(区)政府项目任务。加强统筹协调,增强监督刚性。突出数字赋能,实现实时监督。三是强化责任落实。主办部门和市(区)政府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明确季度目标任务、完成时间节点,采取得力措施,扎实推进民生实事项目按时保质,有序有力实施。 (三)健全保障体系。一是切实做好项目立项申报、土地储备、资金预算安排、政策研究等前期工作,切实解决资金来源、资产使用、土地供给等问题,要素保障不到位的项目不列入候选项目。二是将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将项目预算列入财政预算报告,做好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工作与财政预算报告无缝衔接。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为民生实事项目顺利持久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