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卫生系统医德医风建设情况报告的 审 议 意 见 2013年月11月28日至29日,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听取并集中审议了市卫生局《关于全市卫生系统医德医风建设情况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医德医风专项工作评议领导小组《全市卫生系统医德医风专项工作评议报告》。 会议认为,全市卫生系统医德医风专项工作评议自6月份开展以来,由于实施方案具体,目标要求明确,评议重点突出,组织领导有力,推动了医德医风方面一些突出问题的解决,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统一思想比较快。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专项工作评议动员部署要求,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 进一步层层动员部署,强化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具体方案。二是上下联动比较好。市、各市(区)联动配合,集中精力开展专项评议工作,保证了专项评议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等级以上医院多措并举,把医德医风建设作为立院之本,扎实开展医德医风建设工作。三是整改措施比较有力。坚持把边评边改贯穿全过程,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落实制度措施,创新建设形式,提高建设成效。会议同时指出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少数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行为不够规范、服务环境不够优化、服务质量不够高等。 会议强调,这次医德医风专项工作评议虽然告一段落,但医德医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紧抓不放,常抓不懈,形成医德医风建设良好局面,努力推进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科学发展。会议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抓好卫生系统医德医风建设。要以这次专项工作评议为新的起点,继续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把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列入议事日程,与推进部门履职尽责、深化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有机结合起来,对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等热点、难点问题,要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将医德医风建设纳入综合目标管理,定期分析医德医风建设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医德医风教育,促进医疗机构实现医德与医术同步提升、双向促进。 2、进一步巩固成果,扎实做好评议发现问题整改工作。要认真总结专项评议期间医德医风建设情况,把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制度化、规范化,建立长效机制,防止“回潮”现象发生。要对评议发现的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和医疗服务不方便、不舒畅、不放心等问题,以改善医疗服务态度、优化医疗服务环境、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重点,制定整改方案,强化整改措施,不断提升医德医风建设水平。要围绕加强医患沟通,进一步优化门诊“一站式服务”和导医服务,畅通危、重症病人救治 “绿色通道”,严格落实医疗消费明细“一日清单”制度,推广应用“阳光用药”监管平台,推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影像检查、化验结果互认机制和单病种限价制度等,努力适应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新期盼。 3、进一步健全机制,促进医德医风建设日常管理规范化。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医疗投诉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管理制度,规范日常管理。要建立领导分工负责制,督促各级医疗机构做到任务分解到科室、责任明确到人,形成齐抓共管医德医风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畅通投诉处理机制,加大奖惩力度,综合运用法规、经济处罚、组织处理等方式和手段解决医护人员医德医风存在的问题,确保违纪违规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和处理。 4、进一步创新思路,破解医德医风建设的制约因素。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进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强化政府责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投入补偿机制,完善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政策,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完善医疗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政策,促进技术人才与医疗设备相匹配,提高医疗质效,保证“二十分钟黄金急救时间”落实。进一步改善基层医疗服务环境,完善吸引和稳定基层卫生人才、调动基层医护人员积极性的保障措施。 按照《监督法》的要求,请市政府于2014年5月底前将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作出书面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