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化赋能和旅游带动,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根据年度工作要点安排,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视察全区农文旅融合建设工作,发现麒麟湾景区存在发展停滞、资源沉睡等问题。作为泰州市“都市休闲农业观光带”建设的重要一环,麒麟湾景区的发展质态对整体推进城北生态经济带建设、打造“生态名城”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照代表视察提出的意见建议,区人大常委会对麒麟湾景区管理运营情况开展专题调研,着力破解矛盾难题,力争以农文旅融合发展提速、产品提质和产值提升更好助力城北生态经济带建设。 一、景区基本情况 麒麟湾景区位于江苏省海陵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008年9月正式开园,东至卤汀河,西至麒麟社区,南至袁舍河村民住宅区,北至老头港河,占地面积共1213亩,水域面积100亩,绿化覆盖率达60%。景区以绿为主题,以水为灵魂,是集现代高效设施农业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农业休闲观光景区。前期投入资金1.5亿元,建成植物科普馆、牡丹园、科普乐园、农耕文化苑、垂钓中心、生态餐厅、游客服务中心、会务接待中心等,先后荣获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点、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等称号。2017年以来,由于运营调整、疫情冲击等多种原因,景区旅游业态更新停滞,部分设施老旧破损、主流景点失去特色,导致客流严重下滑,造成资源闲置浪费,景区发展亟待更新升级。 二、主要存在问题 (一)综合规划虚化。一是主题主线不够鲜明。景区缺乏整体旅游规划,发展定位和路径不够清晰,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单一观光,缺乏个性和地域特色的长线旅游产品,项目包装专业度不高,休闲农业旅游整体设计水平、经营水平和先进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基础配套不够完善。麒麟湾景区及其周边区域,绝大多数土地性质为永久基本农田,大型游览体验项目等更是难以落地,游客驻留时间短、消费少、黏性低,导致农业生态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农文旅产业优势。此外,景区周边交通不便,没有公交线路,交通主干道也尚未贯通。以青年北路至麒麟大道堵点断点为例,根据实地走访,从城西街道绕行至麒麟大道的路程约15公里,如青年北路成功北延,从中百一店到麒麟大道的路程只有7公里,大大缩短老百姓从城区到麒麟湾景区的“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三是联动互动不够紧密。现有乡村旅游项目普遍小而散,实力和品牌效益不强,并且同质化竞争严重。各旅游景区、景点之间缺乏统筹规划、无法串联成线,尚未与秋雪湖水上世界、花栖云里、华港垎田等景点形成联合带动效应,卤汀河、红旗大道、麒麟大道等“一河两路”沿线的吉祥文化、红色文化、水文化、花文化等旅游文化资源也没有充分挖掘整合,缺少连接性、互动性、互补性,难以形成整体优势、联动效应。 (二)旅游业态老化。一是缺少龙头业态。景区主要依托原有的农田、果园、河流等自然地形地貌,以农业观光和休闲采摘为主要业态,与高港爱情海·欢乐田园等周边景点同质化严重。目前仅植物科普馆和牡丹园勉强支撑运营,其中牡丹园受花期、气候制约,观赏期较短,且规模、品种也亟待补充,没有形成品牌效应,整个景区缺乏支撑项目、特色项目、“爆点”项目。二是缺少体验业态。景区除了采摘园外,几乎没有互动体验项目。植物科普馆在利用高科技多媒体方面稍显不足,参与性、趣味性、体验性不强。景区整体游览时间约在1小时左右,引客留客难,更无法带动用餐、住宿等边际效应。麒麟社区的游乐设施体量较小、项目不多,基本处于关停状态。三是缺少服务业态。承租户退租解约后,景区内餐饮类、小吃类业态处于空白状态。景区一直没有建设购物场所,未打通土特产展销渠道。景区及周边配套不足,农文旅项目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均不具备。 (三)宣传营销淡化。一是力度不大。麒麟湾景区旅游营销总体偏弱,宣传投入不足,大多是依靠政府宣传,景区自主没有开展全面宣传、重点宣传以及特色宣传,知晓度较低、影响力较小。二是定位不准。缺乏传播主题和品牌影响,目前的宣传工作仍然停留在生态好、气候爽等初浅体验上,无法形成“注意力”经济和“眼球”效应。缺乏“讲好故事”的能力,对麒麟吉乡的文化挖掘不够、故事整理不多、文化推介不够,内涵相对单一。三是形式不新。未能充分利用抖音、微信等新媒体,打造宣传新阵地,活动推送大多依靠领导干部微信朋友圈转发,受众面严重不足。特色纪念品、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不足,没有形成旅游必购清单,尚未打造记忆符号。在“农业+数字化+旅游”“农业+研学+旅游”“农业+艺术+旅游”等农文旅新业态新场景的探索上仍需久久为功。 (四)体制机制弱化。一是管理体制不顺。海陵农业园区划归市农业开发区代管后,麒麟湾景区交由海顺公司管理,海顺公司作为2022年组建成功的新公司,在农文旅融合领域尚处探索阶段,目前仅能负责景区日常维护,缺乏专业化的管理运营能力。而麒麟湾作为全市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配合城北生态经济带片区化发展整体规划,更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二是发展机制不优。招商遗留问题困扰,需要对大批承租户实行退租解约,赔偿额达500多万元。商户退出后,配套严重不足,景区逐渐萧条。部分租户不肯缴纳所欠租金,进一步加剧了景区困境。同时,工作超前谋划、联动意识不够。2008年景区成立之初,用地政策相对宽松,景区绝大部分土地性质为农用地,目前,由于用地政策的收紧,原有土地性质形成巨大制约,难以招引大型文旅综合体落户,造成退租土地大面积闲置抛荒,但景区土地流转费用仍需正常支付。原生态餐厅破损闲置,但因用地性质为设施农用地,前期建设未办理相关手续,无法进行重建,小范围分次维修难以解决根本问题且成本太高。景区内麒麟河属于规划航道,实际并无通航功能,但因规划原因无法进行项目开发。三是保障机制不足。目前麒麟湾景区管理经费全部依靠财政供给(每年约400多万元),其中绝大部分用于支付土地流转费用,除去人员工资、日常管护以及牡丹园投入后所剩无几。现存资产均无产权,无法向金融机构进行抵押贷款,景区后续发展融资能力不足。 三、相关意见建议 (一)下好统筹规划“先手棋”,做深文旅融合。一是做优发展规划。我区乡村旅游主要集中在北部片区,推进景区建设与城北生态经济带建设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坚持相互配套原则,完善规划编制,实现景区发展与乡村建设同步规划。把握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契机,充分利用闲置资源,腾挪出农文旅产业发展亟须的土地资源,切实调整到位、落实到位。同时,建议将青年路北延至渔行水村,并增加公交线路,提高辐射效应。二是招引专业团队。目前国内运营情况良好的农文旅项目,绝大多数都是专业机构在运营。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更加需要科学化、集约化推进重点农文旅重点项目,建议先引进或明确专业化运营团队,在此基础上,统筹思维、精细规划、优化方案、整体推进、精准把控。坚持“谁投资、谁决策,谁负责、谁拍板”的运营前置,由专业团队对周边市场进入深入调研,结合麒麟湾自身区位、优势、特色,形成规划方案、建设方案、实施方案、计划方案,迅速在区域内形成相对优势和集聚效应,坚决避免低效同质化内卷型竞争。三是加强区域联动。建议麒麟湾、香草湾、麒麟社区采取“统一规划、分开管理、联合宣传、一窗售票、互为配套”的方式,以市场为导向,联合开发现有旅游资源,对标4A级景区标准全面整改提升,投放代步工具,畅通景区间、景点间交通线路。强化与多彩垎岸、秋雪湖等周边景区的联动,实施“旅游+”,注入文化、美食、体育、康养等元素,打造卤汀河、麒麟河等亲水主题线路、休闲康养线路等精品旅游线路,致力将城北生态经济带建设成为集农文旅为一体的大型度假区、网红打卡地和绿色康养后花园。 (二)激活产业发展“强引擎”,做优品牌特色。一是打造龙头业态。根据农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和我区财政状况,坚持“小而强、专而精”,强化重点突破、精准突破、集约突破,努力打造一到两个拳头产品带动全区农文旅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挖掘农耕文化、渔业文化等民俗资源,依托“中国吉祥文化之乡”金字招牌,规划建设吉祥文化主题公园,打造凤凰、麒麟传说“灵异吉祥”主题、市动物园迁址“动物吉祥”主题、四季吉祥花语“植物吉祥”主题等,放大“吉祥文化”品牌效应和区域影响力。二是丰富体验业态。进一步丰富拓展更为新颖、更加智能、更有趣味、更好参与的互动体验活动,如:针对中小学生开发农业科普、农事体验等研学旅游产品;联合梅兰春酒厂,开展花酒、果酒酿造等体验活动;利用水域丰富的优势,开展垂钓大赛、水上表演等活动;发挥生态优势,打造“浪漫萤火虫节”、露营篝火晚会等夜游模式。三是补足功能业态。在景区内部业态布局上突出经营性,将泰州特色餐饮、绿色康养饮食植入景区,设置展销区域,将麒麟瓜果、稻米螃蟹、薰衣草等农副产品以及泰州特产等推介出去。借鉴华侨城为溱湖景区配套的经验,将麒麟社区作为景区配套,解决用地性质问题,吸引游客在餐饮、住宿、游乐、购物等方面的二次消费,实现景区运营的良性循环。 (三)探索景区宣传“新模式”,做大市场份额。一是打造专属品牌。紧扣“吉乡”文化做文章,整合并讲好“泰”卦吉祥、灵兽吉祥、佛教吉祥故事,与中国人血脉中祈求吉祥的美好愿望建立起情感连接,聚焦出最有核心吸引力的旅游产品IP,与麒麟湾等农文旅项目紧密绑定,形成“求吉祥到吉乡”的市场反馈和需求。二是策划主题活动。提升乡村旅游品牌策划能力、运营能力,包装“乡村音乐节”“二十四节气吉祥花展”“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形成全域全季全时全业态的旅游新格局,让更多精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线路“出彩”更“出圈”。三是强化媒体合作。打造全方位+宽领域的宣传营销体系,加强与旅游宣传推介机构的合作,开辟优质旅游线路,组织动员各类媒体、旅行社走进麒麟湾。主动融合占据新兴媒体、自媒体宣传阵地,做响“麒麟湾”“卤汀河”等农产品品牌,通过网络流量为旅游产业赋能,形成产业、产品和品牌高度聚集的大平台。 (四)完善体制机制“强保障”,做实发展根基。一要理顺景区管理体制。充分依托城北生态经济带联席会议制度,全面放大城西街道、文体旅局和海顺公司等相关部门作用发挥,聚焦中部农文旅融合示范点建设要求,以区域发展带动麒麟湾景区提档升级。海顺公司要加快健全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并严格组织实施,培育和引进旅游管理、旅游规划、旅游宣传等急需人才,推动景区内部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二要优化问题化解机制。与属地镇街和自规部门建立常态化联络沟通联动工作机制,尽快摸清园区所有土地性质和存量资源,对辖区永久基本农田、园地、林地、设施农用地、旱地、养殖水面、基础配套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等情况全面掌握,通过占补平衡、合理调规等为景区发展整合好资源,避免无效投入。如窑头村在村庄规划时在农业园区范围内规划商业用地(集体建设用地)43.95亩,利于生态餐厅等地块的盘活利用。对确已不通航的麒麟河航道,要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取消航道划定,为相关旅游项目开发利用解除制约。积极解决遗留问题,对因各种原因尚未退租解约的商户,加快对接,拿出妥善方案,化解矛盾。对拒不履行合同约定欠缴租金的,通过司法途径尽快追缴到位。对尚未清退场地的督促清退场地,积极为景区招商化解前期矛盾。三要完善多元投入机制。通过政府投资引导,吸引社会资本、争取项目资金共同投入景区建设。多渠道招引有实力、有资金、有意愿、有能力、有方案的投资主体,通过专业团队的打造和经营主体持续的投入盘活景区,抓业态吸引人气,抓景观固化人气,抓商业提升人气,为景区提供持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良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