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区人大常委会 近年来,姜堰人大聚焦民主政治建设的最前沿,持续推动镇街人大“规范化建设、常态化履职、特色化创新、整体化联动”,着力夯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石。一是建章立制促规范。以人大换届为契机,督促各镇街围绕议事规则、请示报告、会议召开、讨论决定、监督工作、代表工作、平台建设7个方面,修订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加快构建科学有序、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二是常态长效抓活动。持续深化“有事请找我,办事请看我”主题活动,组织代表立足本职岗位、常态化服务选民,引导代表参加集中行动,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优化营商环境、文明城市创建的主战场。依托19个镇街人大代表工作站、81个村居联络点、28个专业代表工作室,发动代表紧密联系群众、回应人民关切。比如:办“城”事人大代表工作室,由区人大常委会1名副主任牵头、6名组成人员参与、11名专业代表加入,主要聚焦城建相关事项,聚力把群众关心关注的事情办好、办成,先后帮助解决了小区飞线整治、体育场地更新、道路施工影响上放学等问题。三是求真求优创特色。按照“一镇街一特色”的思路,组织各镇街人大务实创新、积极探索,全区涌现出娄庄镇“三心”工作法、梁徐街道“梁风细雨”等特色做法。全力推广三水街道首创的“您‘码’上说,我马上办”,进一步完善民主民意的表达平台。四是联动联手增合力。研究出台年度镇街人大工作意见和考核办法,全面落实常委会班子成员、委办负责人分别挂联、定期走访镇街人大制度,坚持重点议题同步实施、重要工作共同推进,并通过每月一次汇报会、每季一次现场会、每半年一次工作督查会,扎实推动镇街人大工作整体上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按照张主任在姜调研时的讲话要求,强基础、创品牌、增活力、提质效,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贯穿于镇街人大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一、强化工作规范,全链条健全民主机制 聚焦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的全链条、全流程,定职责、定规范、定标准,用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一是注重顶层设计。运用系统思维、整体观念,研究制定加强和规范镇街人大工作的意见,对基层人大工作内容进行全方位的规范和指导,确保各项工作契合民主新理念、符合民主新要求。二是注重制度重塑。突出监督、代表、人事任免三项工作,着眼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对各镇街人大的相关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整合,重点推行审议意见清单制度、代表建议办理满意度测评“背靠背”制度、人大任命人员述职制度(副镇长向镇人大述职),完善工作链条、打造工作闭环,使人大监督与民意贴得更紧、人大代表与选民联系更紧、干部任免与群众期待对接更紧。三是注重流程再造。围绕镇人代会和主席团会议、街道议政代表会和人大工委会议,紧盯会前、会中、会后各个环节,梳理确定会议的内容、任务、程序和要求,重点健全收集民意、汇聚民智的机制,确保各类会议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 二、强化作用发挥,全方位丰富民主实践 发挥各方面的能量和作用,主动问需、问计、问效于民,把镇街人大工作建立在充分的民意基础之上,把“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要求真正落细落实。一是坚持活动引领,发挥好代表的纽带作用。深化推进“有事请找我,办事请看我”主题活动,定期发布工作提示,明确阶段性活动重点,推动主题活动与中心工作相结合,与走访选区、接待选民相结合,与民生实事督办、代表建议办理相结合,让主题活动更接地气、更有生气、更具人气。继续开展“我的履职故事”征文活动,健全代表履职档案,推行履职积分管理,评选表彰优秀代表,多形式激发代表的参与热情。二是推进提档升级,发挥好平台的“窗口”作用。镇街工作站重在“使用”,定期安排代表进站,每月至少开展1次集中活动,全面推进代表与选民“线上”“线下”的互联互通,使“家站常用,实事常办,代表常在,百姓常来”成为新常态;村居联络点重在“赋能”,以选区为主体、联络点为依托,推进代表履职网格化,着力消除代表履职的“盲区”;代表工作室重在“扩面”,在现有工作室的基础上,每个镇街增设1-2个工作室,有序组织镇人大代表加入,更好发挥代表的专业优势和服务功能。三是致力求精求深,发挥好镇街人大的职能作用。健全完善镇街人大工作创新机制,实行年初申报选题、年中督查进展、年底考核评估,激励各镇街通过借鉴、改良、移植、原创等方式,推出履职行权的新思路、新举措,彰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和功效。重点对娄庄镇的“三心”工作法进行总结、挖掘,对三水街道“议事亭”、天目山街道“议事场”、白米镇“议事小院”等议事机构进行统筹、提炼,并在各镇街全面推开,打造镇街人大共有的工作品牌。 三、强化协同联动,全覆盖落实民主要求 用“融合”的理念抓协作,推动民主新理念在人大工作领域实现全覆盖。一是加强区镇人大之间的协同联动。从信息沟通、业务指导、学习培训、活动参与、联动监督等方面,健全区镇人大紧密联系机制,促进两级人大同心协力、步调一致开展工作。发动通南经济发展区、中部工业集中区、溱湖生态经济区的镇街,围绕片区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跨镇街同步实施同一议题,形成区域联动监督的新格局。二是加强四级代表之间的协同联动。在召开会议、开展活动时,常态化邀请省市代表及镇人大代表参加,利用不同层次代表的各自优势,把监督工作做深做实,合力推动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三是加强各类监督之间的协同联动。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中精选部分议题,组织条件成熟的镇街,探索开展人大监督与监察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之间的协作,促进各类监督有机融合、相互贯通,进一步提升人大监督的质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