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各级人大的职责使命,要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用法治维护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我时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把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作为履行代表职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天在这里,我将从“一趟车”“一条路”“一个节”的故事中,和大家分享我和镇人大代表们在持续改善民生、服务产业发展、助力基层治理的履职体会。 一、开通一趟车,方便居民出行,增强群众幸福感 戴窑镇位于兴化的最东边,从镇区出发到兴化市(区)约40公里,到隔壁东台市(区)却只有20公里,镇里不少居民有到东台求学、就业、游玩等需求。以往群众去东台只能采取自驾、包车等方式,不仅费用高,而且对学生、老年人等群体来说非常不便。群众迫切希望能够尽早开通戴窑至东台的公交专线。然而戴窑和东台分属不同的地级市,想通公交车,难度可想而知。 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不仅要善于倾听群众的心声,关注百姓的生活,从身边的点滴生活中发现问题,也要利用代表自身优势,把准民生“脉象”,开出破解“良方”。针对群众反映戴窑镇到东台没有公交线路的问题,我和其他代表们就此展开了专题调研。入户走访沿线各村村民,通过多次走访、摸排、评估,广泛征求意见,详细掌握了有出行需求的群众数量、出行高峰期、站点需求等。在此基础上,约请市镇两级人大代表、交通运管部门、公交公司和群众代表等走进代表联络站座谈交流,直面问题、共同商议,形成了初步规划建议提交戴窑镇党委。镇党委政府对这份建议高度重视,在2024年1月份召开的戴窑镇二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被正式票选成为戴窑镇2024年为民办实事项目。 此后,镇有关方面积极向上争取,人大代表全程参与,配合协调有关政策事项。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先后协商十余次,终于在2024年1月29日,兴化市和东台市就开通戴窑至东台毗邻公交专线达成一致。2月1日正式通车,各界群众自发组织表演活动,庆祝毗邻交通专线顺利开通。原来打的去东台市高铁站要60元,现在只需3元,既降低了出行成本,又方便了群众,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打造一条街,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服务硬实力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工作体系的“神经末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是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必然要求,关系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维系与实现。 兴化市戴窑镇,依托车路河,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粮食交易市场。在日常走访米企的过程中,代表们常常听到粮食交易市场沿线的大米加工企业和居民反映道路破损、行车安全等问题。针对这样的民意诉求,我与其他代表把大米加工企业沿线环境整治作为调研重点,通过走访居民和企业代表,听取沿街群众的意见和看法,为民生项目的备选和实施提供更多的数据参考意见,从而形成科学的民生项目候选方案。在2023年年初的人代会前,我们代表小组向镇人大主席团提交了“米企一条街”打造的议案,镇人大高度重视,邀请政府相关部门开展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走访接待选民等方式,形成米企一条街提升改造整体方案,将“米企一条街”打造作为2023年度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交人代会票决,并全票通过。 在闭会期间,我和相关代表又多次对“米企一条街”项目建设进行协商讨论。广泛征集沿河村党组织、米企、村民、卡车司机和人大代表意见建议,涵盖路牙、绿化品种、街边店招、长效管护等方方面面。通过现场视察,同步监督工程质量与进度,并结合设计方案提出修改意见。通过多方齐抓共管,工程在2023年9月份顺利完工。建成的“米企一条街”全长2.4公里,总投资750万元。路面全部白改黑,沿线美化、绿化、亮化提档升级,极大的改善了沿线环境,保障了交通出行安全。 三、举办一个节,做强特色产业,提升品牌影响力 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也是人大工作的鲜明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推动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戴窑作为农业大镇,农业产业化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前列,但大而不强一直是高质量发展中的短板。如何在未来的稻米加工产业发展中找到着力点,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现实课题。 通过调查研究,我和其他代表们都一致觉得需要打造一个可以讲好稻米故事、宣传稻米文化、做强稻米产业的平台,从技术、品牌、产业链等方面提升产业优势,推动稻米加工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去年年初,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张生彬副局长来戴窑考察调研,我们向他提出了这个想法后,没想到一拍即合,张局长指出:可以发挥戴窑镇省级粮食加工集中区作用,以戴窑省级粮食物流产业园为场地,把首届“水韵苏米”稻米文化节打造成经济与文化融合、产业与技术互动、政府与企业双赢、院校与地方产学研合作的多重平台,放大“水韵苏米”品牌效应,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 于是,第二天我们立即成立了稻米文化节领导小组,迅速开展前期的筹备工作。在活动谋划期间,我充分利用自身群众基础好、联系广的优势,在活动方案的策划和落实过程中广泛听取社会意见:一方面,以人大代表“早茶议事汇”“双联双解双促”活动和“三走三助作表率”三项行动等为载体,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广泛征集村党组织、稻米加工企业、家庭农场主的意见建议,内容涵盖活动地点时间、产品展销种类、本土特色表演、活动配套服务等方方面面。另一方面,结合线上线下、个别座谈、专家咨询等方式,针对活动内容和方式方法进行沟通、交流。这种多渠道、多方式和制度化的民主参与不仅让人民的利益和诉求得到充分表达,也有利于我们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和形成共识,更为活动民主决策的有序运作和预设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通过广大干群群策群力,形成初步活动方案后,立即向市委汇报,很快得到上级支持,并指导我们带着方案一起去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进行详细的方案交流。 最终,首届“水韵苏米”稻米文化节在戴窑成功开幕。活动中,水韵苏米张洪程院士创新基地、江苏省水韵苏米产业研究院兴化工作站、南京财经大学研究生工作站、南京财经大学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集中授牌,发布了“水韵苏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举办了“江淮论稻”产业发展论坛。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为兴化稻米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注入了新的动能。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既是荣誉,更是责任;既是动力,更是压力。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致力民生”这一主题,紧跟党委部署、紧贴基层实情、紧盯民生热点,把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群众利益和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履职的重中之重,继往开来、守正创新,用高质量代表工作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