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荣幸,能够参加2025年泰州市人大代表讲坛“同题宣讲”活动,与大家一起围绕“提升人文三水,推进文化强市”这一主题进行探讨。作为一名人大代表、靖江市融媒体中心的总编辑,深知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基层主流舆论阵地和综合服务平台,在推动文化强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县级融媒体中心是新时代优秀文化基层传播的重要通道,也是打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平台。近年来,靖江市融媒体中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化传承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深耕精品内容生产,做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宣传和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传播,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持续推动融媒事业建设与文化传承传播互促互进,为谱写“强富美高”新靖江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奋力建设具有靖江特色的文化强市汇聚文化的磅礴力量,为泰州文化强市工作多做贡献。 一是坚持价值引领,做优内容,壮大主流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我们加强舆论引导,让主流舆论成风化人、凝聚人心。认真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宣传阐释,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贯穿融入新闻报道、新媒体产品等各方面,遵循传播规律、创新话语表达,推出一大批新风扑面、热气腾腾的专题报道和精品力作。加强新闻策划,用好靖江发布、今靖江微信号、抖音号、微博号等媒体矩阵优势,聚焦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系列重要举措,把笔触和镜头对准基层一线和人民群众,以小切口展现靖江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积极成效,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做优精品栏目,深入打造《深化文明创建共创美好城市》《烟火靖江》等本土文化类新闻栏目,做精做优《靖江宝卷》《我爱靖江话》《靖江印记》、靖江日报人文周刊《江之阳》《魁星阁》《显华楼》《万寿坊》等一批本土原创文化类专题、专栏、专版,探索创新型表达形式,继续扩大“靖江记忆”抖音号(50万+)的影响力,以短视频、微电影、海报图片、H5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宣精品,增强正面宣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优秀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日常,夯实文化自信自强根基,提振民族复兴精气神。 二是坚持守正创新,做大经营,激活文创引擎。文创产业是媒体行业的看家本领,创新运营是主流媒体平台建设当前面对的重要课题。靖江市融媒体中心牢固树立创新思维,借助自身媒体资源优势,持续“破圈”“跨界”,在“媒体+文化+政务服务”模式上进行大胆探索尝试,不断拓展经营空间,扩大文化产业“版图”,将中心打造为市内文创活动组织策划的龙头。围绕弘扬现代文明,全力做好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报道的同时,积极承办道德讲堂、“靖善靖美”系列评选等活动,不断丰富创意经营,走好“媒体+文创”发展之路;围绕弘扬传统文化,结合书香城市建设,坚持办好靖江市中华诗词大会、春天送你一首诗等品牌活动,营造浓厚书香氛围;围绕讲好红色文化,深挖“东线第一帆”“弯腰沟”“普济庵”等红色资源,办好红色故事大赛、红色教育主题宣讲、靖听理响宣讲比赛、国防教育宣传周等活动;围绕传承非遗文化,配合做好孤山三月三、生祠庙会等活动,策划泥狗子、竹编制作等青少年体验活动。围绕传播美食文化,精心策划“双鱼厨房”城市美食创意品牌,办好中国汤包美食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围绕“畅”享乡村文化,联合相关镇、单位精心举办樱花草莓粉红跑、桃花文旅月、荷花欢乐季等文化创意活动,助推靖江文旅产业发展。围绕文化惠民,连续十四年举办靖江春晚,少儿春晚、老年春晚,举办多场文化演出活动,丰富群众生活。 三是坚持文化自信,做强外宣,扩大传播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靖江市融媒体中心始终把对外宣传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内宣外宣相结合,不断提高靖江文化外宣工作质量和水平。一是链接上级媒体,深度分析不同平台的内容偏好、传播特点,不断拓宽宣传渠道,选准突破口,深度挖掘靖江的现代文明、传统本土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美食文化、乡村文化的亮点特色,集中力量主攻省媒、央媒,力求出精品、赢点赞。二是拓展海外平台,利用好黄河电视台、海外华文报纸、英文网站等渠道,积极策划和包装,把靖江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及产品向外推介,让更多优秀本土文化登上更加广阔的舞台,增强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三是线上线下结合,邀请在靖外国友人参加文创类活动,利用抖音、短视频等生产文化类新媒体产品,真正讲好靖江文化传承故事,提高传播力、影响力,为靖江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深化城乡文明建设,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县级融媒体中心因为人才、资金、技术等现实因素,在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方面尚有不足。我们将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打造地域特色文化IP;加快技术升级,重点突破人工智能、精准传播等环节,赋能精品生产;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增强内容吸引力、数据分析力,形成靖江融媒独特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为奋力建设具有靖江特色的文化强市多做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