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监督纵横 > 审议意见
关于泰州市2023年度地方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的审议意见
发布日期:2024-11-13 15:30来源:人大办浏览次数:

2024102627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财政局受市政府委托所作的《泰州市关于2023年度地方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撑。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我市国资国企还存在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主要是:

(一)管理体制机制有待理顺。一是管理权责有待明确。市财政局委托金控集团对其金融子公司及泰州农商行进行管理。同时,市国资委对金控集团履行出资人职责,直接管理金控集团,市财政局、国资委和金控集团之间的职责定位、权责关系还需进一步明确。二是监管职责有待理顺。金融监管部门与国资管理部门边界不够清晰,地方金融监管的多部门联动监管体系尚未建立,出资人管理职责与地方金融监管职责之间的协调有待加强。三是治理结构有待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对高水平金融专业人才的激励方式单一市场竞争力不足引才留才存在困难。考核机制有待健全,评价指标体系有待优化。

(二)资产规模总量偏小、质态不优。一是总体规模偏小。从全省来看,我市地方金融企业国有资本规模小,底子薄,呈现小、散、弱的局面。2023年末,全市地方金融企业资产总额仅占全省的2.3%二是资产质态不优。从行业来看,银行业一家独大,资产总额占96.95%,其余多为担保、小贷类等金融机构,经营业态不够丰富,难以满足本地金融服务需求,部分业务由外部金融机构服务。三是资源利用不够。江苏长江商业银行作为全省4家之一、我市唯一的城市商业银行,没有充分整合银行牌照资源做大做强,难以满足不同类型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不同产业链条的融资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发挥不够。

(三)市场竞争力和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一是经营能力有待提高。2023年,全市29地方金融企业利润总额有18家出现负增长,一定程度说明经营业绩含金量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二是业务发展空间受限。近年来,保费补贴呈逐年下降趋势,导致收入及利润逐年减少泰信保出险率有所增加,为防范风险,业务增速放缓;各类惠企政策出台,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了小贷新业务拓展难度。三是政策执行力度不够。少数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首贷户贷款扩面不够,金融供给和小微企业需求有很大差距。金融服务平台的管理不到位,政策信息更新不及时,功能发挥还不显著。

(四)风险防范压力依然较大。一是代偿压力较大。受当前经济形势影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融资担保行业代偿率普遍呈上升态势,尤其是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门槛低、费率低,未来代偿风险压力较大。二是风控管理不严。部分地方金融企业内控机制存在薄弱环节,不良贷款风险较高。如泰州安盛典当有限公司不良贷款率达37.07%;泰州农商行不良贷款率虽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全国1.62%和全省0.7%行业平均水平。三是资本补充面临压力。部分地方金融企业利润增长受到限制,抵御风险能力有所削弱。尤其是融资渠道相对窄、经营能力相对弱的资本补充压力更大,需要统筹内部和外部等多种渠道来充实资本。

加强和改进地方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代表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强化规范管理,完善地方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机制。一是理顺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和受托管理机构关系。明确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和受托管理机构的职责分工加强财政部门对国有金融资本统一管理,切实履行好产权管理、财务监督、公司治理和绩效考核等管理职责。二是强化地方国有金融资本监管协调联动。推动国资监管与行业监管统筹协调、有效衔接,厘清出资人管理与行政管理、行业监管的边界,凝聚国有金融资本监管合力。三是培育和锻造金融人才队伍。突出引育并重,一方面建立高层次金融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构建功能完备、高效便捷的金融人才引进体系;另一方面,建更的职业成长平台,完善全面、系统的培训体系,打造高层次复合型金融人才梯队。

(二)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地方金融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一是统筹优化配置格局。优化地方国有金融资本结构,清理退出低效无效领域资本,提高资本配置效率。通过增资扩股发展壮大城市商业银行,将银行牌照资源最大化,并转为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支撑。二是持续推动深化改革。顺应金融改革发展新要求,把完善法人治理作为改革重点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清晰界定退出标准,用好绩效考核结果,让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增能减成为常态。三是着力提升发展质效。整合市和市(区)两级国有融资担保公司,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一体化运营改革,做大做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弥补我市发债增信担保机构的空白。

(三)聚焦核心业务,更好履行服务实体经济社会责任。一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统筹规划市级国有金融资本战略布局,加快推动更多地方金融企业实现AA+AAA主体评级,致力实现更高信用评级、更宽融资渠道、更低融资成本,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紧扣主责主业。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推动地方金融企业回归本源,紧盯本土市场,突出主业,加快构建覆盖企业全周期、产业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更好推动股权投资、普惠金融、债权投资等业务发展。三是拓展金融市场。加强信息整合,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平台质效。立足泰州实际,丰富金融产品,优化业务结构,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四)加强风险管理,筑牢区域金融风险安全堤坝一是压实金融国资责任。压实管理部门、金融机构、行业主管的责任,落实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强化自身资本管理和偿付能力管理,保证充足的风险吸收能力。二是细化完善内控机制。推进地方金融企业对存量业务进行回头看,对新增业务严格把关,控制好合规性风险。针对当前建筑业、房地产业资金链较为紧张的现状,加强风险研判,做好客户服务三是健全风险处置机制。强化统筹协调、部门协同,推动形成监管、监测、预警、处置工作闭环管理体系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充分运用企业重组、引进战略投资、债转股等方式有效处置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