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监督纵横 > 审议意见
关于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整治工作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1-11-05 16:54来源:人大浏览次数:

20211025日)

泰州市监察委员会

 

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规定,按照本次会议安排,我代表市监察委员会报告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整治工作情况,请审议。

一、主要工作情况

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是监委依法履行监察职责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让群众在反腐‘拍蝇’中增强获得感”。国家监委和省监委高度重视,把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重要内容,多次作出专门部署。特别是今年以来,结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要求各级监察机关聚焦重点,强化落实。在省纪委监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关心支持下,市监委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进民生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集中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市监委成立以来,共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2036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938人,问责353人,移送司法机关53人。

(一)聚焦监察体制改革,持续优化基层监督体系

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持续深化监察体制改革,完善监督机制,整合监督力量,不断将改革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基层监督从“有形”全覆盖到“有效”全覆盖。

1.监督力量联动整合。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基层监督体系,大力实施派出监察员办公室质效提升行动,紧盯基层权力集中、资金密集、风险易发高发领域,严肃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全市24个监察员办公室共立案613件。突出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前哨”作用,推动出台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全市1210个行政村均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推广由村党组织副书记兼任村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的“三责一体”做法,904人以“三责一体”模式当选。发挥特邀监察员监督作用,市、县两级监委共聘请特邀监察员110人,通过组建监督协作组,开展联动监督、专题调研等活动,推动特邀监察员经常性参与监督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等工作。

2.监督方式贯通融合推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四项监督”统筹衔接,创新方式方法,发挥各项监督优势。针对村(居)主要负责人违纪违法问题多发现象,探索资源富集村、经济发展明星村党组织书记由县级纪委“提级监督”模式,着力破解基层熟人社会监督难问题。对村(居)进行提级巡察,分类整改,不断推动巡察监督向基层延伸。持续开展派驻机构“履职尽责、形神兼备”监督质量提升行动,对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强化嵌入监督,推动被监督部门责任落实。

3.监督部门协作配合。完善监察协作配合机制,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在监委机关设立、人员任命、工作履职等方面给予支持,为监察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作用,围绕职务犯罪案件查办、扫黑除恶“打伞破网”等工作,市监委与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公安机关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形成查案合力。整合“大信访”“12345”热线等资源,完善“信、访、网、电”全方位举报受理体系,推行基层信访举报办理提级审核机制,全市重复越级信访占比由十九大前的31.7%下降至22.5%

(二)聚焦权力规范运行,持续强化基层监督路径

针对基层权力事项范围广、民生工作条线多、行业监管力量分散的现状,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推进监督方式创新,提升基层监督质效。

1.推进“制度+平台”建设。深化监委专责监督,督促推动职能部门新建、修订制度512项,建成污染防治、安全生产等领域综合监管信息化平台30个,为防治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插上科技翅膀。建成互联互通的农村集体“三资”和“阳光扶贫”两个监管平台,覆盖全市1432个集体经济财务核算的村级单位,对村级事项进行“实时运行、实时监管、实时公开”,全市“三资”管理领域和扶贫领域信访举报连续四年下降。开展监管平台“一县一品”建设,其中,姜堰区建成“校餐惠”和“阳光校资”智慧监管平台,全流程在线监管学校资产、资金和资源。兴化市打造“兴廉评”监管平台,聚焦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全天候”监测基层动态。

2.推行“清单+督导”模式。按照事项清单化、权力运行流程化、用权监督明晰化的思路,织密监督网络,堵塞风险漏洞。针对村级事务权力,按照“清权、减权、制权、晒权”原则,推动制定6大类26项权力清单及运行流程图,让群众“按图索骥”“照单办事”。针对基层站所,明确行业主管职责,梳理权力事项和流程,推动站所执法和服务标准化建设。针对市级部门基层单位,市监委派驻机构督促被监督单位共列出权力项目1498个,排查廉政风险点2389个,制定风险防控措施3600多条。强化对单督导,紧盯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和风险隐患,常态化开展日常监督,督促微权力、小项目按制度办事,在阳光下运行。

3.强化“数据+监测”运用建立基层监察对象人员库。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村(居)“两委”班子成员,以及从事公共服务、行政执法等职能的基层站所工作人员、学校医院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摸排,建立覆盖全市所有乡镇(街道)村(居)以及2081个基层站所、316所学校、171家医疗机构、339个基层单位,涉及3.59万人的基层监察对象人员库,通过数据动态管理为监察对象精准“注册”,全维度“画像”。分类开展镇村政治生态监测评估。试点建立镇村政治生态监测评价及预警体系,以乡镇(街道)为主体,运用测、谈、访、查等方式,系统设置监测指标体系,全方位、深层次、多维度的开展政治生态网上监测预警和阶段性分析评估,实时提醒纠治,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三)聚焦民生重点领域,持续攻坚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

坚持“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综合运用“大数据+铁脚板”,选择“小切口”整治,连续四年系统深入推进“微官微权微腐败”专项治理,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

1.紧扣民生大计做实监督。聚焦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民生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在监督中支持、在支持中监督”,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实。精准稳慎开展疫情防控专项监督。市县联动开展14轮督查,覆盖1724个村(社区)1869个小区,推动解决问题1556个。开展落实“六保”任务专项巡察,走访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53家,发现8个方面23类问题,推动问题立行立改。开展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期专项监督。聚焦“四个不摘”和惠民富民政策衔接落实,动态调整监督方案,持续开展进村入户走访、作风建设督查,加强对脱贫工作绩效、帮扶政策落实以及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全力护航乡村振兴。开展违法违规“小化工”专项整治。坚持“室组地”联动,对我市5个Ⅱ类地区重点督查,系统治理。加强上下联动,督促各地对本辖区逐企、逐村、逐户“地毯式”排查,累计走访企业、小作坊、小窝点42584家,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原料废料贮存场所39410家,针对排查出的问题线索,严查背后的失职渎职、官商勾结等问题,共立案2743人,1个典型案例入选省警示教育专题片,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2.紧贴群众关切靶向施治。突出问题导向,用好信访举报、监督办案、巡察等数据资源,对群众投诉举报热点问题进行梳理,结合历年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查处情况综合研判、靶向治理。开展“三金”专项治理。针对惠农惠民领域项目多、资金量大的特点,选择“城乡低保金、困难学生补助金、尊老金”作为整治重点,着力查处民生资金管理发放过程中的对象不准、把关不严以及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等问题,共发现问题线索595个,处理343人,核减违规享受“三金”人员4207人,追回民生资金109余万元。开展“三系统”专项治理。针对教育、医疗卫生、粮食等群众反映强烈、问题集中的三个领域深入治理,共发现问题线索453个,处理367人。针对校外培训机构乱象,督促教育、公安、消防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关停违规培训机构893家;针对看病贵问题,督促医保、卫生等部门推进医用耗材采购问题专项整治,建立集中采购系统,实现医用耗材“一个主体采购,30%的价格降幅,阳光平台统一运作”;针对粮食企业资产管理突出问题,督促发改等部门落实整改,挽回经济损失7210余万元。开展“三管理”专项治理。按照“一类型一重点、一领域一专项”原则,聚焦安全生产培训管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物业管理等领域开展专项治理,全面梳理摸排机构底数,倒查行业监管部门履责情况,共发现问题线索66个,处理32人,形成以点带面、综合纠治的整体态势。

3.紧盯民生需求精准整治。聚焦民生堵点难点问题,系统深入推进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推动开展120院前急救系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针对群众反映强烈、舆论媒体关注的120院前急救问题,精准发力,集中整治对违规乱象视而不见、放任不管、漠视群众生命、解决问题推诿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以及在急救收费管理、救治和急救车辆使用等方面存在的违规违纪问题。推动开展公共停车收费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停车难、停车贵问题,督促职能部门修改完善停车收费管理办法,推动新增3700多个泊位。聚焦主管部门管理人员收受贿赂、优亲厚友减免收费、收费员截留和违规收费、经营权违规转让等问题,全面摸排线索,从快从严查处。推动开展欺诈骗取医保基金专项整治。建立部门联动协作机制,紧盯医保行政部门和经办机构、定点医药机构、参保人员等3类主体的10种情形,全面查纠,攻坚治理。创新监管手段,推动职能部门探索实行医保医师积分制、定点医药机构辅导期管理等正负督导模式,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净化医保基金使用运行环境,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的“看病钱”。

(四)聚焦源头防范引导,持续净化基层政治生态

在突出“治”的同时,持续强化“防”的举措,将正风肃纪反腐与推进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发挥标本兼治的战略作用。

1.放大“以案促改”综合效应。坚持以“案”为基础,以“促”为关键,以“改”为目标,用好用活案例资源。强化警示震慑,聚焦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突出问题,编印警示录,拍摄警示教育片,通报曝光典型案例225起,组织庭审旁听活动478次,做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注重从具体案例入手,深入剖析群腐领域共性问题、薄弱环节和制度漏洞,制发监察建议书319份,做到发出一份建议,解决一类问题,完善一批制度。

2.营造“亲语连廉”守廉氛围。放大“亲语连廉”廉政文化品牌效应,运用“互联网+”技术,在镇村建立“亲清廉线”,不断增强廉洁文化宣传教育功能。创新开展廉洁文化进课堂、进村居、进家庭、进舞台“四进”活动,扎实推进群众性廉洁文化活动,营造讲家风、行家训、促廉风的崇廉尚洁良好氛围。

3.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持续减负20条”精神,聚焦县级发文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对430家发文主体加强监督指导,推动精简文风落到实处。精准规范问责,加强对基层问责工作政策解读,及时纠偏纠错“凑数型”问责、“顶包式”问责等问题,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在全省率先制定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指引,建立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先后为79名受到失实举报的干部进行澄清,对107135人符合规定情形的人和事容错纠错,着力营造鼓励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中的体会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体会

监察体制改革以来,我市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离不开省纪委监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离不开职能部门的通力协作,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工作中,我们深切体会到:

1.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维护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为整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党集中统一领导下形成的高效顺畅体制机制为整治工作凝聚了力量。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监察监督各环节和全过程,持续提升基层监察监督质效。

2.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必须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监督的发力点,选精选准“小切口”,持续治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让群众感到正风反腐就在身边、监察工作就在身边。

3.必须始终坚持法治思维。监察机关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也是政治机关,必须深刻理解把握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讲政治和讲法治的内在一致性。坚持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加强对基层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推动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监督治理体系,不断提升监督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4.必须始终坚持“三不”一体推进坚持以“三不”一体推进的理念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在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少数”、加强窝案串案查处的基础上,释放“三不”的叠加融合效应,形成纠治与防范相贯通、治标与治本相统一、自律与他律相协调的综合治理闭环,不断巩固拓展整治工作成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高压态势下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存量还未清底、增量仍有发生,基层监督工作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一是主体责任仍需进一步压实。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件情况看,少数职能部门主责意识不强,监管流于形式,审核不力、把关不严等情况仍然存在,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等群腐问题滋生的土壤还未有效根除。二是综合质效有待进一步提升。对照新发展阶段的更高要求,基层监督队伍的规范化、专业化建设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应对一些新型腐败问题时,遏制的手段和工作的质效有待进一步增强。三是基层权力监督制约面临新的挑战。“表态多、行动少”“推绕拖”“中梗阻”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在基层还不同程度存在。此外,村级基层组织换届后,“一肩挑”使得基层干部权力更加集中,新形势下对基层权力行使的监督制约探索仍需进一步深入。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市第六次党代会将“致力民生”作为发展主题,部署了富民、惠民、安民三篇民生文章,对监察机关执法为民提出更高要求。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民至上惠民生,强化正风肃纪护民利,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推进监督力量向基层倾斜,着力打造更加健全的监督体系。以系统化思维强化监督,统筹力量,整合资源,坚持市县乡村上下一体,机关、派驻、巡察左右联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四项监督”统筹衔接,确保基层监督全覆盖。推动监察监督与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贯通联动,进一步完善基层监督体系,压实行业监管责任,提升内外监督合力,增强治理综合效能。

(二)推进监督重点向一线下沉,持续开展更为精准的专项治理。坚持开门搞治理,深入开展“清风行动”,建立“群众点题、群众参与、群众评议”机制,深扎根、大排查、抓落实,持续攻坚痛点难点热点问题。立足监察机关主责主业,积极打造具有泰州监察特色的民生服务品牌,重点聚焦乡村振兴、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领域,找准改革发展瓶颈、补齐现代化治理短板,对侵害公共利益、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强化制度执行落实,加强对行业部门的监督管理,推动建成一批接地气、易执行、效果好的“小特精”制度,形成各具特色、规范有序、执行有力的长效机制。

(三)推进数字赋能向全域拓展,不断构建更趋高效的监督平台。坚持以智慧监督为载体,聚焦基层群众最为关注的农村集体“三资”、困难救助、工程建设等事项,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全程监督,消除监管盲区。将“智慧反腐”理念引入日常监督全过程,着力构建基层大数据监督平台,鼓励各地探索行之有效的数字化监督方式,推动不同领域之间信息关联,以数字化改革实现监督能力升级。

(四)推进规范化建设向全员覆盖,努力建设更善作为的干部队伍。树立“融入大局、务实亲民”工作理念,坚持学党史与悟思想融会贯通、办实事与开新局同向发力,保持为民情怀,主动担当作为,切实将“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不断引向深入。坚持以党章党规党纪、宪法法律法规为准绳,学习落实监察官法,把法治贯穿到监察工作全过程,着力锻造政治素质高、忠诚干净担当、专业化能力强、敢于善于斗争的监察铁军。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