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研究
奋力实施“112233”工程 打造乡村振兴“姜堰样板”——姜堰区乡村振兴“112233”工程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日期:2022-11-09 17:21来源:人大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姜堰区以实施乡村振兴“112233”工程为具体抓手,锚定“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全省率先、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苏中领先”目标,统筹开展示范引领区打造、国家级农业园区争创、示范镇村创建、“两社”联动项目实施以及交通畅通、幸福河湖、清洁家园等工程建设,坚持以点串线带面、典型引路、梯次推进,全力打造乡村振兴走在全市前列的“姜堰样板”。前期,姜堰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开展专题调研,对乡村振兴“112233”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一、推进乡村振兴“112233”工程的实践与探索

今年初,在前期深入调研、广征意见的基础上,姜堰区委以“一号文件”下发《关于大力推进“112233”工程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姜堰样板的实施意见》,明晰了“112233”工程(在“十四五”时期,打造1个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区、争创1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2个乡村振兴示范镇、培育20个左右乡村振兴示范村,每年实施30个左右“两社”联动项目,持续开展交通畅通、幸福河湖、清洁家园“三大工程”)实施的具体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由“谋篇布局”进入“具体施工”阶段。姜堰区上半年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全省等次为“好”,姜堰现代农业产业园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1. 系统思维制定好规划。配套出台《姜堰区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创建实施方案》《姜堰区推行党建引领“两社”联动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推动“党建引领富民强村”十五条措施》等文件,为推进工作指明了方向路径。建立“112233”工程指挥部,统筹负责组织推进和督查指导,先后召开示范镇村任务清单过堂会、“两社”联动项目过堂会、重点工程督查推进会等推动工作落实,保证工程顺利实施。研究制订《2022年全区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意见》,将乡村振兴“112233”工程列入年度重要考核内容,进一步提升考核分值权重,倒逼各项工程落地落细落到位。

2. 导向鲜明排定好项目。排定示范镇村项目,引导2个乡村振兴示范镇、3个培育镇及20个示范村对照创建标准,按照上争和自筹相结合,排出年度拟实施的交通道路建设、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产业发展等重点项目199个,每月进行调度。冯庄村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溱潼镇湖南村、三水街道小杨社区推行农旅融合效益显现,仅“小杨人家”国庆假期营业收入就超1700万元。排实“两社”联动项目,创新推行“1+1+N”的“两社”联动发展模式,按照分类发展、分批推进的原则,从全区入库的101个“两社”联动项目中,确定首批实施的“两社”联动示范项目28个。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新增村集体经营性收入497万元,带动799名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排细三大工程项目,确定交通畅通、幸福河湖、清洁家园三大工程年度实施项目,启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区创建完成申报,落实争创省级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街道)1个、示范村41个。溱潼镇等6个镇街分别入选泰州首批乡村振兴中心镇创建名单、培育名单,小杨社区等14个村(社区)分别入选泰州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培育名单。

3. 多方聚力汇聚好资源。强化资金保障,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7亿元支持“112233”工程建设,其中安排“两社”联动项目资金5538万元。创新设立“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会商制订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每年动态保持不低于2000万元。强化人才保障,选派13名区级机关副科职干部和13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镇街乡村振兴专职副书记、见习镇长(主任)。举办“创新思维加速村级经济发展”镇长(主任)落实讲坛、“推动村级经济发展”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提升镇村干部领富带富能力。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明确村集体主办的“两社”联动增收项目当年度新增经营性净收益的20%,可用于奖励参与的村干部。强化氛围保障,在区融媒体平台开设“乡村振兴112233在行动”专栏,共发布“党委书记话振兴”短视频13期,在新华网、新华日报、交汇点等主流媒体平台发表宣传稿件80余篇。相继举办农民丰收节、农业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观摩活动等,营造了推动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二、“112233”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当前,全区上下正抓紧推动实施乡村振兴“112233”工程,工作势头较好,但总体上仍处于起始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亟需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1. 协同推进机制还需完善。一是规划引领力度还不够。“堰上湾”环溱湖经济区作为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区,产业发展规划不够完善,缺少统筹发展“一盘棋”的整体思维,“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现象还存在。20个示范村的村庄规划编制还未全部完成,列入今年实施的一些节点打造、建筑修缮、道路改扩建等工程项目,无法实施或短期内不能完成。二是部门协调联动仍需加强。乡村振兴“112233”工程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各项支持政策的集成、涉农项目和资金的整合、工程项目的矛盾调处、相关业务的指导,都需要多个部门、镇街通力协作。有些部门主动服务指导不够,部分镇村污水治理PPP项目建设进度滞后。三是基层重视程度不平衡。部分镇村对示范创建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重申报、轻建设”,部分项目进展不快。少数村干部自身能力不足,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仍存在“等、靠、要”思想;还有的村干部思想顾虑较多,选择观望、拖延。

2. 要素保障制约较为突出。一是用地政策受限,项目落户难。现行严格管控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政策下,项目用地问题成为影响“112233”工程推进的重要因素。现有村级一般农地经过几轮调整,十分有限,村建设用地长期不足。许多产业项目和“两社”联动项目实施涉及变更土地性质、用地规划限制等原因,立项审批困难。一些原有的农旅融合、果蔬种植项目,因无配套用地,缺乏相关设施,项目发展不能做大做强。二是建设资金缺乏,基层财力有限。现有村集体经济体量小,少有空余资金投入产业项目和示范创建。国家政策性项目扶持量少覆盖面小,还要同步配套建设资金,镇村财力负担较重,其中省市特色田园乡村打造资金缺口更大,村级创建积极性不高。三是专业人才匮乏,产业发展慢。乡村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缺口较大,尤其缺乏懂技术、会管理、善营销的领军型、复合型的精专人才,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的基层农技服务人员更为缺少。“两社”联动项目中,部分村干部实际参与项目运营,但因自身能力水平、时间和精力不足,不能适应项目发展需求。

3. 产业项目质态有待提升。一是产业层次整体偏低,产业链较短。部分镇街主导产业不强、产业能级不高,仍以稻麦两熟为主,产业链短,产业化水平偏低,带动增收能力较弱。不少村仍以发展农业一产项目作为推动“112233”工程战略的着力点,项目普遍规模小,与二三产融合不多,业态和结构单一,同质化严重,不利于长期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势头还不强。二是融合发展项目偏少,品牌效益不高。农业大项目偏少,缺乏大产业、全链条思维,在连片发展、自身优势资源整合上,谋划得还不深不细,未能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品牌效益和区域影响力。品牌创建重视不够,一些农产品虽有注册品牌,但还不能直供商超,没有“叫卖声”,没有“抢购潮”,没有影响力。三是项目盈利能力弱,发展压力大。首批“两社”联动项目整体投入有限,部分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下,体量偏小,抗风险能力比较弱。一些专项资金扶持产业项目,还存在一包了之的现象。不少果蔬种植项目,外界技术服务费用占比较大,村集体实际收益不多。在当前经济大环境下,如何利用资源,打开销路、提升质态、树立品牌、增加收益,是基层面临的一项难题,亟需破解。

三、加快推进“112233”工程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矛盾,要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加强领导和顶层设计,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推进“112233”工程,不断加快富民强村步伐,奋力打造乡村振兴“姜堰样板”。

1. 突出统筹协调,引领工程战略高位推进。一要凝聚思想共识。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乡村振兴“112233”工程战略意义,掀起推动工程项目建设的浓厚社会氛围。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示范创建工作领导机制,建立定期工作调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联动互动,着力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问题。各镇街、部门要紧扣战略目标要求,以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推动各项目标务期必成。二强化规划引领。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完善全区产业布局规划,加快“堰上湾”示范引领区和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编制修订,明晰飞地政策,按照“大农业、大品牌、大市场”发展理念,打破城乡、行业界限,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引导产业项目向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区和现代农业园区集中,优先支持,联动发展,尽快形成产业优势和区域优势。结合各镇村资源禀赋,完善农村产业发展方案,持续推进示范创建镇村领先发展,形成以点带面、全面突破的发展模式。三要加强督导推进。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督查指导,围绕示范创建、幸福河湖、交通畅通、清洁家园等工程重点项目,加强镇街业务指导,及时帮助解决“两社”联动项目发展中技术、融资、销售、产业链延伸等方面的难关,切实推动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坚持示范引领,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及时总结提炼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指导其他镇村开展示范创建和项目建设,蹚出一条富民强村“姜堰路径”。

2. 聚焦要素保障,加大工程实施政策支持。一要优先满足用地需求。借鉴先进地区做法,探索推进设施农业健康发展、产业融合发展的用地政策支持。针对国土规划、建设用地瓶颈制约,建立规划用地保障机制,确保好的产业、项目能够顺利落地。对“112233”工程实施项目需落实土地计划指标的,优先上争使用国家计划,优先保障示范片区(园区)、示范镇村创建项目的建设用地。加大土地整治工作力度,持续推进土地占补平衡和整块连片增减挂钩,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落实好乡村振兴一二三产融合项目,最大化利用好土地资源。二要优先保障资金投入。建立完善配套保障制度,充分整合各类涉农帮促资金,积聚运转 “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通过PPP、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等方式,逐年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向示范创建镇村倾斜,统筹支持镇村产业项目、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提升等建设投入,减轻基层负担。探索集体产权抵押融资,引导涉农金融机构信贷向“三农”主体倾斜,为农业主体提供低成本资金供给。鼓励国有企业、社会资本参加“两社”联动项目,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优先培育乡村人才。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持续开展乡村振兴“四土人才”工程,出台政策鼓励引导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等群体带着资金和技术返乡创业,推动人才技术向农村聚集。加大农业专业人才培育,在农技推广、环境整治、创业创新等领域上加大培训力度,借助亚父科技服务站以及高校院所等科技资源,配齐建强基层农技人才队伍。抓好外来人才引进,支持人才下乡创业、归巢反哺,落实好津贴补助和项目资助,真正让“农创客”成为乡村发展的“生力军”。组建乡村振兴指导队伍,遴选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专业型干部到乡村振兴示范镇村进行一线挂职,定向培养更多懂农业爱乡村的年轻化“定制村干”。

3. 锚定项目建设,发挥产业发展示范效应。项目是乡村振兴的“硬支撑”,也是富民强村的源头活水、关键所在。要以项目突破带到全局发展,撬动更多资源向农村倾斜。一要导向鲜明选好项目。健全项目论证机制,把好项目选择关。要围绕市场需求、产业特点和资源禀赋,科学选择效益好、生态优、有前景的项目,特别是要认真研究国家重点培育扶持的产业方向,选好选准上级政策支持的项目,降低经营成本和风险。镇街要结合现有产业基础、资源优势,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统筹谋划好产业项目的发展定位,学习蒋垛“草莓小镇”做法,实行多村联动,加快形成“一镇一特”的产业发展格局。村(居)方面要从现有资源优势、市场营销、技术资金等方面认真谋划好“两社”联动模式和联动对象,避免低门槛同质竞争。二要多方聚力用好资源。坚持做好“内拓、外引、上争”文章,加大项目引培力度。引导各镇村系统梳理资源优势,归集整合要素保障,在资源利用、价值提升、模式改进、引进嫁接等方面找出提升发展新路径,让土地“生金长银”,让项目“开花结果”。发挥姜堰商会、乡贤能人、第一书记的人脉资源优势,加大项目招引,引进领军型、科技型等重点企业、大型商超参与项目联动。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广开渠道,有的放矢开展上争工作,争取各类扶持资金用于“两社”联动项目和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建设。三要深耕细作建好品牌。学习借鉴浙江农业品牌建设经验,深入开展品牌强农工程,塑造优质农产品品牌,推进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的订单式农业生产。围绕农业四大优势主导产业,打造好优质产业基地。要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既注重“高大上”的典范项目,也要充分挖掘、扶持“小而美”的特色项目,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形成农产品种植、研发、精深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紧跟“农业+”发展趋势,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支持农村电商发展,利用抖音、快手等平台,推广品牌、推销农产品,形成更多“姜字号”品牌,做强“IP”、做活“流量”,推动从“吃饭农业”到“品牌农业”转变。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区级农村电商交易平台,健全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引导农产品产供销良性循环。

4. 着眼机制创新,注入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12233”工程,必须要进行制度改革和创新,最大程度激发要素活力。一要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工程。要紧抓党建引领这一根本机制,严密三级书记责任体系,建强雁阵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化村干部专业化管理,开展“头雁”轮训、“群雁”选修,提升发展能力,储备兴村骨干。不断优化村党组织书记带头人队伍,严格执行刚性退出机制,淘汰不想干、不愿干的村党组织书记。突出考核村干部的发展贡献度,旗帜鲜明奖励贡献突出者,充分激发村干部的干事热情。加强乡村振兴专职副书记和见习镇长的履职考核,要压担子、给平台、交任务,真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生力量。二要完善项目运营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项目投入、项目运营、收益分配、风险防范、财务管理等运营管理机制,规范集体经济组织章程,完善股权结构和管理方式。集体经济项目要按照市场化要求运作,理顺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其领办创办或直接投资的各类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明晰产权、明确权责、规范利益分配。建立完善三级监管机制,明确各自监管职责,落实风险监管、审查审计、绩效监管等防控措施,全过程动态监管项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要健全绩效考核奖惩机制。健全督查问效机制,定期开展跟踪督导,推动“112233”工程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实效,对因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的予以约谈通报,造成项目资金重大损失的从严予以问责。加大考核奖励力度,对推动示范创建实绩明显、项目建设成效突出的镇村干部,要切实兑现奖励。进一步优化专项激励政策,加大发展激励,调动所有村干部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落实容错纠错机制,为创新探索者减负松绑,为实干担当者鼓劲撑腰,切实减轻基层干部的思想顾虑,增强基层工作信心,提升乡村振兴热度。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