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人大代表、泰州学院美术学院院长黄平 近日,海陵区检察院、妇联举办的主题为“网络安全伴我行”绘画、征文活动揭晓,来自全国各地的40名作者分获相关奖项。这个活动,源于全国人大代表黄平和相关部门的共同策划。他们从一起涉及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公益诉讼案件入手,以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为基础,开展法治绘画、征文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拿起手中的笔,将静态的法律条款,直观生动地转化为美术作品和剧本等文学作品,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播撒法治的种子。 “在法治教育中融入美育元素,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他们的参与度和创造力,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法律,在提高未成年人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同时,也提高他们的法治素养,达到尊法、学法、守法的目的。”黄平说。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泰州学院美术学院院长黄平认真履职尽责,为农民工、未成年人等群体奔走发声。2024年,他提出的关于“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和“加强检察宣传”等建议获最高检批示并推动落实。 黄平代表的履职轨迹,始终紧扣“民生关切”,关注群众权益。今年全国两会,他将目光再次定格在未成年人这一“最柔软群体”,围绕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制度盲区与治理难点,准备了两份关于为未成年人筑牢安全屏障的建议。 “一些隐蔽角落的制度漏洞,可能成为伤害孩子的‘黑洞’。”黄平从检察部门了解到,无资质的“黑教辅”人员成为未成年人的“隐秘威胁”。为堵住“从业禁止”执行漏洞,黄平提出《关于加强涉未成年人从业禁止制度执行效果的建议》,推动《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增设违反从业禁止制度的处罚条款,与刑法无缝衔接;建立全国涉未成年人从业禁止人员信息库,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将校外体育培训、“小餐桌”等纳入监管,实行从业人员强制备案与动态审查。织密未成年人“防护网”,让“黑手”无处可藏。 面对未成年人“触网”低龄化趋势,黄平提出《关于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社会共治的建议》,呼吁构建“四位一体”防护体系:强制游戏、直播平台落实“人脸识别+动态核验”,推行游戏分级制;严惩隔空猥亵、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探索民事公益诉讼破解“地方保护”;将网络素养纳入中小学课程,培养青少年信息甄别能力;设立“家长网络教育课堂”,对高风险群体开展案例警示教学。 “网络侵害往往披着‘虚拟外衣’,但伤害真实存在。必须用‘技术+制度’的双刃剑,斩断伸向孩子的‘黑手’。”黄平说,从制度到技术,从线下到云端,保护网要越织越密。他将紧盯相关政策落地实效,推动建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白名单”机制,并联合教育部门开发反网络暴力课程,让保护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保护孩子,没有局外人,家长多一次陪伴,平台多一道审核,邻居多一份警觉,才能让防护网真正密不透风。”黄平说,全社会都应守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努力为他们创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期待通过“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双向奔赴,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清朗天空。
|